9月5日,午后的陽光漫過中山市板芙鎮(zhèn)廣福小學的操場,體育老師鐘仔手中的竹節(jié)繩劃出利落的弧線,繩身粉白相間的塑料外殼早已發(fā)黃、磨出毛邊。自2013年購入,這條繩子陪伴了他十余年,也見證著這所鄉(xiāng)村小學用“跳繩”織就的育人圖景。
從“門外漢”到“帶頭人”
2001年,24歲的鐘仔走上體育教師崗位,在板芙小學任教一年后調(diào)至廣福小學。作為一所典型的鄉(xiāng)村學校,廣福小學地處偏遠,被魚塘與農(nóng)田環(huán)抱,場地設施相對匱乏。當學校面臨“一校一品”校園體育發(fā)展需求時,不受客觀條件限制、易于開展的跳繩,自然成了最優(yōu)選擇?!疤K有很多花樣,雖然我們是農(nóng)村學校,但學生喜歡新東西,就更愿意參與這種有挑戰(zhàn)感的運動。在不斷挑戰(zhàn)、進階的過程中,學生不僅能增強體質,還能提升自信心?!辩娮姓f,自2010年學校開始推廣跳繩起,他便與之結下了不解之緣。

起初,鐘仔還是個花樣跳繩的“門外漢”,只知道基礎的并腳跳、交叉跳。為了教好學生,每晚備完課,他就對著網(wǎng)上的視頻練動作,一學就入了迷,常常琢磨到深夜,感嘆著“原來還能這么跳!”到了白天,他便把新學到的花樣教給學生,跟著學生一塊練。就這樣,從徒手到麻繩再到賽繩,從零基礎到掌握500種花樣,從“門外漢”到“帶頭人”,鐘仔“邊跳邊琢磨,不斷突破瓶頸,感覺自己也在跟著‘打怪升級’”。
2013年,為了適配專業(yè)訓練和大賽要求,鐘仔花65元購入了他的第一條竹節(jié)繩。此后,這條繩見證了不少重要時刻。2014年,鐘仔考取了國家跳繩中級教練員證書,不出兩年又獲得國家跳繩高級教練員證書,之后還成了國家跳繩一級跳繩裁判員。在此期間,由他帶領的學校跳繩隊人才輩出、梯隊日漸完善,學校跳繩特色項目也開展得愈發(fā)火熱。
2015年,鐘仔第一次帶隊外出參與大型比賽,以7金7銀的成績滿載而歸?!按髱熧?、30秒朋友跳、30秒三人協(xié)同跳等項目,我們就是用這繩贏得了三項冠軍!那次我們配合得很好,同步率極高?!碑斈甑膶W生已經(jīng)是上大學的年紀,對鐘仔來說,當時的喜悅卻仍歷歷在目。
以“繩之形”賦“育之魂”
后來,參加比賽多了,鐘仔的竹節(jié)繩被磨損出了毛邊,硬度變大,中間和兩邊色差明顯,珠子也被替換過幾次,鐘仔便不再將它作為賽繩,而是作為紀念物和“教鞭”。鐘仔說,每每看著這跳繩,就會想起它陪伴自己、陪伴這群鄉(xiāng)村孩子們一路成長的歷程。平日上課時,鐘仔時而會拿它來熱身,學生要是想用這條極具紀念意義且神秘的繩,就得完成一定的花樣。他用這種方式激勵孩子:要樹立目標、要勇于挑戰(zhàn)、要克服困難、要相信自己。

“太佩服鐘老師了,他扎根鄉(xiāng)村,一個人用一條繩‘搖’起了我們整所學校?!睆V福小學德育主任陳妙瑜這樣評價鐘仔。在鐘仔看來,有形的繩,要成為凝聚師生、家校的無形的紐帶,從一項運動變成一種文化,才有生命力。從接觸跳繩到現(xiàn)在的15年里,他不僅通過大課間、跳繩文化節(jié)等課程與活動,把學校跳繩特色項目做得風生水起,帶出了優(yōu)秀的跳繩梯隊,牽頭開發(fā)4本跳繩校本課程,還創(chuàng)新性地推動了學校的“繩+學科”融合教學和校園文化建設。
在濃厚的跳繩文化氛圍浸潤下,廣福小學跳繩隊參加全國、省和市各項跳繩比賽,榮獲優(yōu)異成績,獲得了40多名全國冠軍。全校學生的跳繩水平也得到大幅提升,國標體質優(yōu)良率高達88.76%,合格率100%,形成了“班班有隊伍,個個會跳繩,人人都參賽”的局面。學校獲得“全國鄉(xiāng)村溫馨校園建設典型案例”、“全國跳繩傳統(tǒng)運動示范校”、“全國跳繩運動大眾等級推廣示范校”等榮譽,由鐘仔撰寫的跳繩案例獲得“2023年全國小學體育活力校園最佳校園體育文化案例”。

鐘仔說,從學校走出去的孩子,個個樂觀開朗而自信?!白鳛榻處煟业哪繕撕苊鞔_,就是要培養(yǎng)陽光健康的孩子。不光是身心健康地快樂成長,更希望他們通過跳繩有所收獲,擁有面對人生挑戰(zhàn)的勇氣和克服困難的能力。”接近4點,下課鈴響。操場上,鐘仔仍和學生一起歡快地搖著繩,繩起繩落間,是鄉(xiāng)村教育的溫度,更是孩子們躍動的青春。
策劃 記者 王帆
編輯 譚華健? 二審 魏靜文? 三審 蘇小紅